当前位置:UU小说网>历史军事>上辈子,下辈子> 第353章 缜密的布局;神明的破灭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53章 缜密的布局;神明的破灭(1 / 2)

上辈子

韦坚这样的态度,在李非看来,他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。也可能是因为他知道在现在这个阶段,李非也不敢拿他怎么样,所以才对于李非接下来的调查毫无顾忌。

很快李明和就给了李非一个名单,里面包括出库、押运、流转、记录等等所有环节共四十余人,李非接着又让皇甫惟明的卫尉寺也出了一份名单,除了已经被大理寺收监的那些功曹主簿,剩余的那些司库和守卫都被李非纳入了范围之中。

然后李非将这些名单抄送给吏部和户部,让他们查清这些人任职过程和户籍信息,并交待对有胡人血脉的相关人员需专门列出。

很快,查证的结果就送到了李非的手中,这一共八十多人当中,有突厥、靺鞨、铁勒、回纥等异族胡人共十一人,其中六人是汉人娶了胡女所生,剩余五人都是在开元年间跟随商队来的长安,但也都在长安入了户籍,改为汉姓。所有人都没有枉法的记录,也没有过什么异常的行为。

经过连续三天的突审,还是一无所获,每个环节前后都有印证,最后问题还是集中到了卫尉寺那里。

军械库的入库账册上面,明明有两万柄钝器的入库记录,但库房当中却是空空如也,也没有相应的出库记录。负责此事的主簿也说不明白,只顾一个劲儿的喊冤,说他一直恪尽职守,给他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私自调用兵器,更何况那么大的数目,若真的有人动手,守卫不可能没有察觉。

原本觉得很简单的一件事,李非没有料到竟然会这样莫名其妙的陷入了僵局,在苦苦思索两天之后,李非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。

战时往前方运送兵器,需要卫尉寺和兵部联合发放的公文,由专门的马车队运送,每行经一处州府都需要依据公文重新核验,以确保兵器运送过程的万无一失。这两万钝器从长安运到朔方陇右一带,至少需马车数十辆,护卫近千名。这么大的阵仗,若是没有公文,根本不可能顺利到达。

而军器监那边说只造了一万五千柄钝器,卫尉寺军械库这边记录还有额外两万的入库,那有没有可能这批武器确实是有,只是没有入库,而是直接有人为了沿途运送方便,想借用卫尉寺的公文瞒天过海。

想到这里,李非立即让人拿着甲弩坊所制钝器的图样,开始遍查长安周边的冶炼工坊。

这不查不知道,一查几乎所有的冶铁工坊都曾接过这样的定单,并且给的价格颇高。根据冶铁工坊大小的不同,定制的数量也在几个到几十个之间浮动。再从长安逐渐外延,方圆百里之内,几乎所有的冶铁工坊都有过铸造的经历。

这下李非才将整件事情前后捋顺,现在唯一的疑点就在于入库的记录,到底是由谁授意撰写。同时,李非也明白了幕后始作俑者的良苦用心。若是军用刀剑等利器,根本不允许民间铸造,且对冶铁的技术要求非常高,而铸造钝器无需反复锻造,也无严格标准,又无需官府同意,所以才能堂而皇之的交给这些民间工坊。

了解了事情的大概,李非又让兵部查询相关公文的发放记录,查出这批兵器是在李适之兵败之前的半个月从长安送出,正是得到了韦坚的准许。

事情到了这里,整件事情已经有了清晰的脉络。

现在的兵部尚书因为是他人代领,战时政务多由屈海处置,几乎不用去想,一定是韦坚给屈海安排下发的公文。

李非越来越发现韦坚手段的过人之处,最早他曾让韦坚把屈海从牢中放出,此后对屈海有连番提拔,直到现在的兵部侍郎,虽然韦坚不知道屈海和自己的关系,但他肯定心中有清晰的判断,知道屈海在自己这里一定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事情查到现在,如果要强行追究,那屈海难辞其咎。

这等于是韦坚给李非出的又一道难题。

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

下辈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