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UU小说网>历史军事>上辈子,下辈子> 第368章 李非的愁结;游戏的目的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68章 李非的愁结;游戏的目的(1 / 2)

上辈子

王维自己其实也明白李非派他来幽州的真正目的,所以,事无巨细在信中交待的都很明白。

安禄山此时不在幽州,而是去了平卢,具体目的不详。但王维看到了一些让他有些不安的情况:

安禄山在幽州的军务布防等方面做的无懈可击,但各地之间军队的调动显得有些频繁,根据安禄山提供的军职将领名单,几乎清一色的各族胡人,以此前的降将居多。并且因为契丹和北奚的臣服,一些低职军官出现了很多契丹人和奚族人的身影。不但如此,他们互相之间的文书往来也不再是单纯的汉文,部分使用了异族文字,或者两者夹杂。

这是完全不被允许的,所以,王维着重提及了这件事。

安禄山的军中也出现了很多胡族巫人,依照各自的族群习惯,不定时的在军中举办大大小小的各种祭祀仪式,王维近距离观看过一些场面,那些胡人军士赤裸上身,头戴鬼面,手持节杖围着一顿篝火疯狂起舞,口中呼号乱叫,看起来颇有些瘆人。王维认为不妥,曾向军曹下令禁止,但军曹一切都以安禄山的指令为准,对于王维的禁令根本不予理睬。

所以,王维给出了一个结论,安禄山正在有条不紊的在他的军中去除汉化,居心叵测。他向李非征询意见,是不是需要上书玄宗说明这些异变。

李非对这些已经有所耳闻,只是不知道已经到了这种地步,现在关键是看看太子和韦坚的态度如何。

太子心中当然不爽,但对于安禄山,所有人都明白他在玄宗心中的地位,满朝文武之中,也只有李非借通神之名敢于和安禄山正面对峙,所以,太子就显得有些犹豫。李非看得出太子为难,直接矛头一转,问韦坚道:

“不知韦相对此事有什么看法?”

“我觉得王维有些过于敏感了,安禄山本就是胡人,他在营中以胡族遗俗行事,我觉得无可厚非,再说,圣上那里也知道这些事,我们就不必过多置喙。”

韦坚的态度李非已经能预料到,于是接着问道:

“依照我大唐军防令,军令的书面传递一定要字句斟酌,不得有任何含糊之语,有些胡族尚无成熟文字,意思表达必然会出现偏颇,难道这也是韦相口中的胡人遗俗吗?”

李非这么一问,把韦坚给问住了,低头沉思了一下才说道:

“这件事情...安禄山确实做的有些不妥,王维既然身为按察使,有督军的职权,那就让他拨乱反正便可,这等小事,无需禀明圣上,真要说了,恐怕会给自己找些不痛快。”

韦坚把包袱又甩给了李非,既然王维是你派去的,那就看看王维到底有多大的能耐。

其实,李非已经预知到韦坚最后肯定会这么做,等韦坚话音一落,他便直接对太子说道:

“殿下,圣上已经允你下发监国旨,太子便可以对此事做出决定,臣恳请太子即刻下旨,警告安禄山,让他严格遵守大唐军规,不得擅自做出改变。”

李非这么做,就是要看看安禄山对于太子的监国旨会做出什么反应。如果依然无视,那后面可以操作的空间就一下大了许多。

事情已经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,李非已经明显感受到安禄山正在加快他自己的部署进度,一旦时机成熟,他便可以随时起兵。而张守珪和王忠嗣两人还都没有做好准备,对于长安来说,就好像一直坐在一个待喷发的火山口上面,所以,李非要竭力拖慢安禄山的节奏。

太子对于李非的建议是认可的,但心中却有些惴惴不安,这是他得到玄宗恩准后第一次下发监国旨,一旦出了纰漏引起玄宗的不悦,后果难料,所以太子对此事极为谨慎,当时并没有立即同意李非的提议,而是决定次日再议。

与此同时,之前对于李泌的建议,李非在心中一直存留有一个巨大的矛盾,依照李泌的说法,身有毒疮,只能让他自行破溃毒脓流尽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