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UU小说网>其他类型>八零离婚创业忙> 58、没本的买卖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58、没本的买卖(1 / 4)

这回进菜场, 周秋萍却无意间发现了宝藏。

啥宝藏?两样。

一个是西兰花的梗子和叶子。虽然现在大家连大白菜叶子都捡去当菜吃了。可这东西没办法炒了吃呀,所以被大家放弃。

但所谓世界上只有错置的资源, 没有真正的垃圾。周秋萍会处理。这是腌酸菜的好材料。腌好的酸菜出来做个炖只鸡,那真是好吃的不要不要的。

黄秀琴都跟她下订单了,表示如果味道真不错的话,以后面馆每天都要。

周高氏还挺高兴的。

不过更让她高兴的是另一桩事,莲藕。

秋风起,莲藕也上市了。这玩意儿炖汤炒菜都是宝,生吃也甜津津的。

周秋萍去菜场看了一回,就发现了华点。

啥?藕节。

一般人上菜场买莲藕,都要求把藕节给去掉。不然买回家又不能吃,不是白糟蹋钱了吗。

现在的菜贩也不是以前的国营店, 服务态度好的很。顾客要求啥,人家就配合。所以藕摊旁边的藕节堆的跟小山似的。

看的周秋萍当时就双眼冒光。

为什么?因为藕节是一味中药啊。

周秋萍还是个小学生时,有一回跟堂姐挎着篮子去县城卖螺丝肉,无意间发现了一堆藕节。当时她们就赶紧捡进篮子里,拎到供销社去卖。

乖乖,那两篮子藕节卖了整整10块钱。她们拿着布票去供销社又扯了布。那年春节,两人一人一件新褂子, 可美了。

周秋萍立刻开始行动, 借口想自己发莲藕试试看, 包圆了所有藕节。

还真是她运气好,1988年的宁安县供销社, 居然还在收藕节。不过价钱不高,跟周秋萍上小学那会儿差不多。

一麻袋藕节,她也就卖了15块钱。

但这是白得的呀。这种白得的快乐,连捡知了猴这种没本的买卖都赶不上。

要不怎么说母女同心呢。每天坐镇家中就有上千元收益的周高氏, 居然也为这点藕节激动得不行,跟着女儿一块谋划,要怎样才能弄到更多藕节。

像那种一进一箩筐货的,她们都想追着人家进食堂,好把切下来的藕节拿去卖钱。

母女俩合计了两天,也没找到什么新思路,只能扼腕叹息,惆怅的仿佛自己损失了一个亿。

这个时候,阿妈倒是能强烈地感受到阿妈的确是她亲妈了。

母女俩叹一回气,赶紧去接两个毛丫头。

小孩子也会攀比哦!

本来一个人就能接的,结果两个大人去接她们,小丫头就胸脯挺得高高的,特别骄傲。

没办法,周秋萍自认也做不到虎妈,只能捏着鼻子满足她们的这点小虚荣心。

现在是过渡时期,她刚好有空。以后就别想了,忙到脚不沾地的时候,有人接就不错了。

祖孙三代四人回了家,路上还买了梅条肉给孩子蒸鸡蛋。

周秋萍记得清清楚楚,国家对孩子实行蛋奶计划之后,小孩子的身高真是呼呼直涨。什么肉食者鄙,那都是吃不上肉的自我安慰。

必须得补充蛋白质。

母女俩做了鲫鱼汆肉,炖了鸡汤,再炒一个茄条和糖醋藕片,完了煮饭蒸鸡蛋,真是一顿美餐。

余成登门的时候,还没进屋呢,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。

真香,家常饭菜才有的香。

院子门半开着,这边住的基本都是公安局的人。一楼的住户也鲜少关院子门,方便大家彼此串门。

余成还是客气地敲了敲,等到屋里人开口问:“谁呀?”,他才大声应话,“我,余成。”

周秋萍出门一瞧,颇为惊讶:“你怎么还跑一趟?直接打个电话,我去火车站跟你会合就行了。”

“顺路,车子刚好从这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