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UU小说网>历史军事>荡宋> 第七百六十四章战争成本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七百六十四章战争成本(2 / 3)

包拯冷冷地道:“你倒也知道费尽国帑,我且问你这当朝宰相,你可知道去年一年我朝酒课税银多少贯?”

贾朝昌愣了一下,话题跳转太大让他一下子有点反应不过来。

他哪里会知道?他这些日子想的是怎么把夏竦送回老家去养猪,税收收了多少他没功夫去理会。

“此间乃是三司衙门的职责,本相如何去细问?”

包拯冷笑了一声道:“你当然可以推脱得一干二净,我告诉你,去年咱们酒课达到了一千七百万贯,是自太祖以来最多的一年,你又知道这些榷盐榷酒榷茶都用到了何处?”

贾朝昌道:“自然是用于民生大计!”

包拯笑得更欢了道:“说得倒是冠冕堂皇,错!”

这个错字掷地有声,大殿完全成了包拯一人的主场。这些数据夏竦自然是知道,但是这时候他好出来表演,机会留给年轻人更好!

包拯高声道:“去年我朝的税银,十分之八用到了与西夏的战事当中,老百姓节衣缩食把口粮运到前线,生活早已成为了负担,还谈什么大计!”

贾朝昌身为正相,这些银钱调度有专门的衙门来负责,他顶多就负一个领导责任,严格来说这些事他也有义务知道,可是实际操作起来,一个朝廷的日常运转工作千头万绪,要他面面俱到,他如何可能做得到?

有一个伟人就能做到这样,可是那人最后生生把自己给累死了,他贾朝昌好日子还没过够,爬上了这个位置然后把自己给累趴下,图什么?

贾朝昌一时语塞,来之前他准备的辩论材料可没有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,这一时半会让他如何答对?

“我来告诉你这钱用到了哪里,陕西河东河北三路要花掉的国帑远超过一半不止。光陕西路一边,每年的军费开支就要赵过一千五百万贯,一斗米运到陕北,价格起码五斗不止,如此高额的成本压下来,各种税收全得为那一场不知为何为打的战争来买单。”

包拯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,继续道:“当然可以继续打下去,到时候国库空虚,边塞百姓家十室九空,天下百姓离心离德,这就是你这个宰相想要的局面?”

这时,包拯突然想起了梁川的那样经济计算方法,给贾朝昌上了一课道:“今与西夏的协议既定,每年所费不过三十万贯,光是去年一年陕西的军费就预支这岁币三十年有余。三十年我们大宋的子民能多繁衍多少,国库又能充实多少,希望宰相大人回府好好思量一下,为官家再分担几分忧愁,这才是为国为民!”

这才是大招,一番话不仅是说得贾朝昌哑口无言,更说得其他百官沉思不已,每个人好像都在消化这么奇特的思维想法,与他们传统的想法格格不入。

也有不少人已经在感叹,果然江山代有才人出,这小子果然不是省油的灯,有这才学见识与胆色,将来官家不重要他才怪!

包拯替赵祯出了一个好头,一番话说得赵祯是从头爽到脚底板,看着贾朝昌吃憋的样子,别提内心有多爽快!

他说道:“包拯所言正是联之所想,联不忍为了一已穷兵黩武的偏见,害得天下百姓一同受罪,李氏之患不是一时疥癣,但是处理也需考量天下民力的承受能力,贾朝昌,你身为联之肱骨可惜眼见已不如包拯之流,花无百日红,人老了终归是不中用。明日早朝你自己卸了这一身官服,联念你侍奉先帝多年,没有功劳也苦劳,保全你的功名,好生回去休养吧!”

什么。。。!

在场人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!这话竟然是从温顺尔雅的赵祯嘴里说出来的,赵祯登基多年,何时有过这么霸气的时刻!

贾朝昌也以为自己听错了,他也同样没想到,打击报复竟然来得如此之快,而且这么直接,完全没有一丝余地!

所有人这一刻才意识到,刘太后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式,现在是真正属于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